• 欢迎您光临忻府新闻网!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|
  • 互动交流
  • |
  • 公式通告
  • |
  • 回到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生活资讯>>正文
1996年的街
2012-03-26 09:02 未知  读者网

离开双牌地界,从那些只长荒草的高山里俯冲下来,进入宁远地界后会看到东边的山与西边的山之间有一块大的平地,平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街;东边的山脚下,西边的山脚下都有一条蜿蜒的清水河流,流到镇子的东边扭在了一起,然后向东南绕去,消失在广袤的田野中。街上两边的门对开着,不规则的石板路上,淌着客商从河里带来的水,客商络绎不绝,街上经年湿漉。这镇叫清水桥镇,瓦盖的房屋,临水而建,烟熏火燎了很多年后,到了1996年,清水桥镇像一幅大师天成的水墨,搁在湘南山群的空隙里,不论离开多远了,镇子也有一个很诗意的形象。

  镇子上的人干着各种营生,以摆摊和开店为主,当然,也种田种地。

  街的北门有两个村子,远得跟山色融在了一起。路是简易公路,黄泥加沙石,路边有一行秧树,看得到的叶面上,都落满了黄色的灰尘。入了街之后, 街坊受不了灰尘之苦,不断地用水去泼,黄泥被水冲走,路面只剩下碎碎的青石子。

  路的西边,就是清水桥的街。

  街上店多日杂店,把墙壁上挖出一块空间,就是柜台了。店里面的商品很有限,针,线,油盐,糖果,香烟,用玻璃罐子装的白糖,包装的颜色很鲜艳的饼干,一把一把本地产的面条。

  供销社的店里有成衣、电器和碗筷出售,但进出那漆成绿色的新铁门的人不多。

  过供销社,就是化肥仓库,农药味、化肥的酸味儿刺鼻。附近的农民拖着板车来,几个人合伙买上一板车的肥料拉回去。有的穿着衣服,有的赤裸着上身,有的戴个斗笠,有的头上什么也不戴,汗水在脸上的皱纹里流成了黑色。说话的声音也很粗犷,在空荡荡的街上,像岭上滚落的石头。

  还有几间缝衣店,清一色女孩子,穿着面料由各种色块拼成的衣服,在颜色单一的街面上看起来,她们在领导着时尚。有的师傅带着从下来学手艺的徒弟,有的自立门户,接一些活来维持生计。

  末尾,有一间米粉店,只要是晴日,门前的木架上,通常挂满了一绺一绺本地稻米做的米粉。

  集市在街的中间,商会盖了简易的房子,供四面八方来的商人和农民摆摊设点。这种四面透风的石棉瓦房子直接盖到了镇子西边的河边。那里是卖畜禽水产的地方。鸡不叫,鸭也不叫,但鹅的叫声经常会吸引一大片目光。还有小猪的尖叫,就像在人海里扔下了一颗正在冒烟的炮仗。

  赶集是个热闹非凡的日子。街上的居民像过节,乡下来的像过节,都换上干净衣服,打扮利落,唯有远地儿来的赶着时间,衣裳不整。

  集市上有人指挥,维持着秩序。像今天的城管。他们穿得很随意,但左手胳膊上一律套上了红袖箍。他们也未必都是正经人物,有几个还是乡里的“找事王”,经常滋事,正经人见了他们都会锁起眉头。而街上管事的找他们来,也是依仗这帮人的气焰,立一个规矩。因为他们,还真没有人赶做出出格的事来。

  一个乡下卖白菜的年青人,挑着一担白菜火烧屁股似的从东边的路上赶来了。他走路的姿势不像走路,像赛跑。

  镇的东边,地多,是种菜的村子多。

  镇的南边,水田多,卖米的多。

  镇的西边和北边,山多,卖竹木的多。

  这个卖菜的年青人有着高高的个子,板着脸,似乎不苟言笑。他在集市的路边搁下挑子,也不跟先来的或后来的同伴打招呼,拄着扁担歇了好一会儿,他的妈妈才从后边赶上来,手里抓着一个灰色尼龙袋里,袋里装着一杆小秤。他跟妈妈说了几句,妈妈叮嘱他:逛一下就回去,一鼎锅猪食还在灶上烧着,不早点回去,就会烧糊了,爸爸回来要骂人的。青年的脸红了一下,答应了一声,就顺着人流往集市里走了。

  街上有一个姓王的姑娘,个子苗条,身材凹凸有致,家里有一个杂货店,姐姐开一个缝纫店,她不在小店里帮忙,就在缝纫店里学踩缝衣机。一天早上,她坐在门前,靠着墙,一边看着马路,一边出神冥思。被卖白菜的青年见到了,惊为天人,每次路过她家店门,都要看几眼,她在,他觉得满足,她不在,他怅然若失,一脸的落寞。王姑娘姐姐的缝纫店帮人缝衣服,也进一些布匹回来,在赶集的时候,让王姑娘拿到墟上卖。

  王姑娘的布匹摊就摆在供销社的百货商店门口,靠着百货商店的东墙。布匹摊把王姑娘和人流隔离开来。橘红的阳光照过来,扑在墙上,扑在王姑娘身上,看起来,她似乎又很孤单。

  格外令人醒目的是王姑娘有一双大眼睛,又大又黑,还定定的,似乎有些忧郁,几乎与她阳光的脸型不匹配。或者,这一种矛盾性的搭配产出了一种别致的美,令卖白菜的青年着了迷一样的恋上了她,却又无从下手,连找个谈话的机会都没有。卖白菜的青年在人海里挤着,只是为了看上王姑娘一眼。王姑娘平静地看着街面上的人流,像一个老练的钓鱼者。街上的人,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好性子,学会了从容不迫的等待。街上的女人,是很少嫁到农村里去的,街上的男人,娶的都是农村里的娘们。

  跟王姑娘说不上话,卖菜的男青年有些着急起来,一次遇到了一起上中学的一个女同学,才知道这个女同学嫁到了街上,扭扭捏捏地跟她讲了,要她介绍他们认识一下,女同学也不拒绝,说先问问情况。

  卖菜的男青年等了两天消息,没有等到,就借来一辆自行车,骑到街上去问。

  不是墟日的街,安静,吉祥,温暖。女人搬一条凳,坐在门口前的砖地上,或织着毛衣,或摘菜,很悠闲。墙壁上,有用石头写的数字,潦草却不零乱,深深的线条显得亲切而熟悉。

  在一个灰色的木板房前,卖菜的乡下青年找到了女同学,女同学告诉他:王姑娘不答应。

  卖菜的乡下青年比街上的王姑娘小四岁。当然,还有其他原因,只是这个同学省略了不说。

  卖菜的显然还没有接受过来,嘴里念着:四岁嘛?我都没意见,她怎么有意见呢?

  被王姑娘拒绝了,卖菜的并没有绝望,一有时间,就骑上叔叔的自行车,狗一样的窜出村子,飙上马路,去清水桥,到了街上,又慌张,只能站在远处,看着王姑娘家的店门口,希望能看到王姑娘。跑十回八回,偶尔也能看到一回王姑娘从自家的店里,走去姐的缝纫店。每看到一次王姑娘,卖菜的男青年就绝望一次。

  卖完那一季节的白菜,卖菜的青年就走了,数年都没有在街上露脸儿。当时,有街坊问过他的妈妈:你的崽呢?你的崽不帮你挑白菜了?妈妈头也不抬,一边看着秤,一边说:他的同学喊他到广东发展去了。

  街并不因卖菜的青年的离开而冷清,反而更加热闹。一批青年离开了家乡,去到异乡,挣回钱来,又带旺了本地消费。消费水平上来了,街边卖菜的少了,街边摆摊的也少了,纷纷写了申请,要在街边田地里盖商铺。镇政府也顺水推舟,把街两边的房子推倒了改造,把路两边的水田填上来,新建街市。现在,水边有了一座现代化城镇雏形。街上的人在门前宽阔的道路上奔驰着,意气风发,忙于现代化。河里的水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沛,时断时续,人们也不太去关注。当然,即使河里没水了,这镇仍然叫清水桥镇。

关闭窗口
热点排行
尚无内容。
最新图文
  • 机关单位
  • 对台办
  • 宣传部
  • 人武部
  •  残联
  •  党校
  •  文联
  •  忻府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
  •  科协
  • 妇联
  •  团委
  • 忻府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
  •  法院
  •  纪委
  • 司法局
  • 政法委
  •  卫生局
  • 区志办
  •  文体局
  •  气象局
  • 经贸局
  •  水利局
  • 林业局
  • 忻府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
  • 忻府区农业委员会
  • 忻府区地震局
  • 安监局
  • 公安局
  • 忻府区民族宗教局
  •  物价局
  •  财政局
  • 收费局
  • 忻府区档案局
  •  粮食局
  • 忻府区建设环保局
  • 忻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  • 忻府区统计局
  • 审计局
  • 民政局
  •  忻府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  • 总工会
  • 忻府区国税局
  •  统战部
  • 党史办
  • 老干局
  • 地税局
  •  交通局
  • 信访局
  • 组织部
  •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
  • 忻府区供电支公司
  • 云中河水利管理处
  • 忻府区蔬菜办公室
  • 机关事务管理局
  • 人口计生局
  • 牧马河水利管理局
  • 劳动社会保障局
  • 农业综合开发办
  • 禹王洞管委会
  • 忻府区政府采购中心
  • 会计核算中心
  • 顿村度假村管委会
  • 忻府区人才交流中心
  • 忻府区发展和改革局
  •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  • 农业区划办
  • 畜牧兽医局
  • 国土资源局
  • 城乡建设管理局
  •  政府秘书处
  •  区委秘书处
  •  新闻办
  •  民主党派
  •  中共忻府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 
  •  忻州市烟草公司忻府区营销部
  •  秀容中学 
  •  政务大厅
  • 劳动就业局
  • 政协秘书处
  • 忻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忻府区分局
  • 人大秘书处
  • 工商分局
  • 检察院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中国·山西
  • 忻州市政府网
  • 中国新闻网
  •  人民网
  •  新华网
  •  中国文明网
  • 中华新闻传媒
  • 中国经济网
  •  央视网
  • 中国广播网
  •  中青在线
  • 中国普法网
  • 山西新闻网
  • 山西视听网
  • 黄河新闻网
  • 山西省红十字会
  • 山西法制办
  • 忻州新闻网
  • 忻州在线
  • 中国财政支农网
  • 忻州教育网
  • 忻州广播电视
  • 忻州国土资源网
  • 忻府区政府网
  • 忻府区政协网
  • 忻府区法院网
  • 忻府廉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