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欢迎您光临忻府新闻网!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|
  • 互动交流
  • |
  • 公式通告
  • |
  • 回到首页
当前位置: 首页>>生活资讯>>正文
红旗与渠
2011-12-31 10:07 未知  忻府新闻网

今天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,当初是谁、又是在怎样的情势下,将“红旗”与“渠”联系在一起,把“引漳(河)入林(县)工程”改成了“红旗渠”?半个世纪来,红旗像太阳一样,升升降降、降降升升,以红旗为象征的各种典型,也经历了升升降降、降降升升,其中不少典型已成过去,如穷棒子精神、鞍钢宪法、高产卫星、大寨梯田、大邱庄暴富……

  唯硕果仅存的“红旗渠”,是个惊人的例外,仍被人们由衷地喜爱和尊敬着。创造了当今流行文化一个热点的“百家讲坛”,向来以翻新历史经典吸引人,2010年却高调宣讲“红旗渠”,听众踊跃。近几年拍摄的影片《红旗渠的故事》,获中国电影界的最高奖项“金鸡奖”;电视连续剧《红旗渠的儿女们》,获中国长篇电视剧的最高奖“飞天”一等奖……凡跟“红旗渠”有关的文化产品似乎都有不菲的“票房”,乃至带动了以“红旗渠”为商标的物质产品也同样畅销,“中国红旗渠集团”亦应运而生……

  文化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经济,而不是相反。这印证了“红旗渠”业经形成庞大的文化景象,所以才有如此的魅力。至今“红旗渠”每年还能吸引近百万游客自发地前去参观,其中还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游客,这些金发碧眼中甚至有人说:“来中国不看红旗渠,等于没有到过中国!”

  “红旗渠”只不过是一条水渠,为什么偏偏能代表中国?自新中国建立后,改天换地,移山填海,搞了多少大会战,干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工程,为什么只有“红旗渠”被当做“除长城之外的第二个伟大工程”,在国际上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?更为奇妙的是,“红旗渠”明明还是一渠日夜流淌的活水,却已经被评为“全国重点保护文物”,其人工天河般的构筑,作为现代重要史迹,成了新中国建设史上和中国治水史上的经典。

  经典并非是“可遇不可求”。或许正相反,是有所“求”的结果,只不过要看是谁在求,为谁求,求什么,怎样求?当初决意要修建红旗渠,当地官员并不是为了要出“政绩”,更不是奉上级之命,甚至还要承担违背中央指示的后果——当时中国正处于著名的“三年自然灾害”时期的最困难阶段,于1960年11月,中共中央发出通知,为了在困难时期休养生息,在全国实行“百日休整”,基本建设项目一律下马。上级还特别督促“红旗渠工程”也必须马上停工。可“红旗渠工程”刚开工半年,正在较劲的时候,气可鼓不可泄,中央的指示也不能不执行,于是以县委书记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做出决定:大多数民工回生产队休整,留下300名青年开凿狼牙山隧洞——那是一座出壮士的雄峰,山势险峻,石质坚硬,而隧洞却要洞穿太行山腰。此洞后来被命名为“青年洞”,是现在到红旗渠的参观者必看的景观之一。

  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传统,好官必治水。“红旗渠工程”是官为民求,官求和民求完全统一,其动力、意志和气势,就非同小可,足以排山倒海。他们求什么呢?死地求活,绝处求生!人无水,必死无疑,一个县的几十万生民严重缺水,就等于陷入绝境。土薄石厚、水源奇缺的林县《县志》,是一部旱魔猖獗、十年九不收的记录,上面写满“绝收”、“禾枯”、“悬釜待炊”、“十室九空”、“人相食”……触目惊心的字眼。比如,三个男人与一头狼争抢从石头缝里滴下的水珠,结果都被狼咬死;大年三十的晚上,桑耳庄桑林茂老汉的儿媳妇,因天黑路陡弄洒了老公公用一整天时间来去走了14里山路才挑回的一担水,愧悔难当,当夜悬梁自尽……“太行山上水贵油,谁知人间几多愁”?

  雪上加霜,1959年一场历史不遇的“卡脖子”大旱,逼得林县上上下下都不能不做个决断了,即便还想再这么继续苦撑苦熬着,似乎也撑不住熬不下去了,莫如拼死一战,或许能开出一条生路?于是,酝酿了许多年、勘查了许多年、也规划了许多年,翻山越岭将邻省的漳河水引过来的工程上马了!1960年2月11日,借元宵节的喜兴和吉祥,第一批3万多名民工上阵了,他们推着小推车,好一点的村子赶着牛车、马车,上面拉着自带的口粮、代食品、炊具、锹、镐、镢、铁锤、钢钎……浩浩荡荡地奔赴太行山。这是一项大禹式的开山导河工程,总干渠的70多公里要全部在峰峦叠嶂的太行山腰上开凿,农民们用长绳把自己吊在悬崖峭壁上施工,头上巨石嶙峋,身下万丈深涧。负责打眼放炮的人,一锤下去一个白点,常常打坏10根钢钎还凿不成一个炮眼。一旦炮响,乱石滚滚,血汗交迸,是人与大自然的肉搏,悲壮激烈,惊天地而泣鬼神。工程前5年,他们中就有189名民工牺牲,256名民工重伤致残。他们住山洞,睡石崖,每个人每天的口粮标准只有6两,几乎把山上所有能进口的东西全填进肚子里充饥……然而,这些当代大禹却开凿了211个隧洞,削平了1250座山头,架设了151座渡槽。整个林县人,真是拼了!

  “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,居其半。”历史有时需要一个工程或一个事件,才能看出人的品质。“红旗渠”体现了林县人最优秀的精神品质,张扬了他们共同的理想。正是这统一的理想,让他们变得无比单纯而坚毅。鲁迅仿佛早就给林县人写好了评语:“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他们是中国的脊梁。”

  林县人耗时10年,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两个时期:三年困难时期和“文革”动乱时期,在30万农民工的参与下,终于修建了总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,解决了5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用水,仅在通水后的前20年里,粮食亩产就提高了5倍。它不仅仅是一渠水,还是一渠粮,一渠油,一渠蜜……是林县的大动脉,是百姓的生命线。

  奇迹就是这样创造的,经典就是这样诞生的。它不是虚夸的精神膨胀,而是自然与人的命运的契合,让历史和群众真正从心里叹服,才会成为经典。许多年来,我们习惯了在红旗下宣誓,每有新的先进典型产生,大家都会说些感谢红旗的话。而“红旗渠”,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辉煌,还在继续辉煌,真正让人们体会到了红旗以“渠”为荣,红旗应该感谢“渠”。正由于此,才叫我们永远激情于“红旗渠”!

关闭窗口
热点排行
尚无内容。
最新图文
  • 机关单位
  • 对台办
  • 宣传部
  • 人武部
  •  残联
  •  党校
  •  文联
  •  忻府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
  •  科协
  • 妇联
  •  团委
  • 忻府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
  •  法院
  •  纪委
  • 司法局
  • 政法委
  •  卫生局
  • 区志办
  •  文体局
  •  气象局
  • 经贸局
  •  水利局
  • 林业局
  • 忻府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
  • 忻府区农业委员会
  • 忻府区地震局
  • 安监局
  • 公安局
  • 忻府区民族宗教局
  •  物价局
  •  财政局
  • 收费局
  • 忻府区档案局
  •  粮食局
  • 忻府区建设环保局
  • 忻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  • 忻府区统计局
  • 审计局
  • 民政局
  •  忻府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
  • 总工会
  • 忻府区国税局
  •  统战部
  • 党史办
  • 老干局
  • 地税局
  •  交通局
  • 信访局
  • 组织部
  • 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
  • 忻府区供电支公司
  • 云中河水利管理处
  • 忻府区蔬菜办公室
  • 机关事务管理局
  • 人口计生局
  • 牧马河水利管理局
  • 劳动社会保障局
  • 农业综合开发办
  • 禹王洞管委会
  • 忻府区政府采购中心
  • 会计核算中心
  • 顿村度假村管委会
  • 忻府区人才交流中心
  • 忻府区发展和改革局
  • 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  • 农业区划办
  • 畜牧兽医局
  • 国土资源局
  • 城乡建设管理局
  •  政府秘书处
  •  区委秘书处
  •  新闻办
  •  民主党派
  •  中共忻府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 
  •  忻州市烟草公司忻府区营销部
  •  秀容中学 
  •  政务大厅
  • 劳动就业局
  • 政协秘书处
  • 忻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忻府区分局
  • 人大秘书处
  • 工商分局
  • 检察院
  • 中国政府网
  • 中国·山西
  • 忻州市政府网
  • 中国新闻网
  •  人民网
  •  新华网
  •  中国文明网
  • 中华新闻传媒
  • 中国经济网
  •  央视网
  • 中国广播网
  •  中青在线
  • 中国普法网
  • 山西新闻网
  • 山西视听网
  • 黄河新闻网
  • 山西省红十字会
  • 山西法制办
  • 忻州新闻网
  • 忻州在线
  • 中国财政支农网
  • 忻州教育网
  • 忻州广播电视
  • 忻州国土资源网
  • 忻府区政府网
  • 忻府区政协网
  • 忻府区法院网
  • 忻府廉政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