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日报客户端报道 实施城乡养老和老年助餐幸福工程,新建改造50个城镇社区养老工程、100个农村区域养老中心,改造300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对80周岁及以上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餐费…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对于养老问题的关切有举措、有数据、更有温度。正在进行的2024山西两会上,代表委员们也带来了关于养老问题的思考,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。
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
“你们‘90后’是不是也开始担负起‘上有老、下有小’的责任啦?”面对记者采访,省人大代表、大同市平城区政协副主席、民政局局长孟建梅询问在场的年轻记者和工作人员,在她心中时刻惦记着养老这一社会热点话题。
“近年来,我国老龄化人口占比持续上升,预计到2035年左右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%,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,山西尤其需要面对这一情况。”孟建梅说。她发现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5条民生实事中有3条都是关于养老问题的,让她感觉自己的工作劲头更足了。
经过平日工作的观察和积累,孟建梅总结出养老服务队伍普遍存在着“三高三低”的问题,即“社会地位低、收入待遇低、学历水平低;劳动强度高、平均年龄高、流动性高。”对此,今年山西两会孟建梅带来了她的建议,要加强对养老服务的系统谋划、顶层设计,通过城市规划、土地划拨、旧房改造等建设居家养老用房,发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,充分利用社区餐厅、中央厨房、助老服务站、社会工作服务站、社会组织等资源,搭建以照护为主业、涵盖多样服务、辐射社区周边、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,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,才能有效提升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可及性、便利性。
“我们都有老人,我们也都会成为老人。所以养老事业是家事,也是国事。”孟建梅说。
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
1月15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明确要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,合理确定老年学、药学、养老服务、健康服务、护理等专业招生规模。
这一意见的出台,也让“银发经济”备受关注。在今年的山西“两会”现场,省人大代表、晋中市榆次区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原丽花带来了《关于在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的建议》。
“‘银发经济’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视线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却面临着‘两难’:即大学生面临就业难,老年人,特别是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,面临专业护理人员寻找难。”针对这样供需失衡的困境,原丽花认为,我省应当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。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。
原丽花以晋中市为例,提出自己的观点,她希望,相关政府部门能够积极支持晋中市“银发经济”发展,立足晋中大学城、晋中职教港独特的资源优势,出台普通高校、职业院校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指导意见,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,尤其是职业院校增设老年学、养老服务、健康服务、老年护理等银发经济相关专业,扩大招生规模。
“希望能将晋中市打造成太原市及周边地区老年人休闲康养的示范区。”原丽花对于晋中养老产业的发展期待满满。
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
一老一小,事关千家万户。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,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。“根据《2022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我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711.07万人,占总人口的20.43%;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4.48%。其中,我省农村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为337.58万和235.17万,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5.08%和17.99%。”省政协委员、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海俊结合一组数据指出,农村养老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民生问题。
经过走访调研,张海俊发现全省尚有11个县没有公办敬老机构,已有的不少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也面临持续经营难题,因此,他带来了《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建设,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》的提案。
张海俊建议,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落实情况纳入市、县(区)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和省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,加大政府购买老年人服务力度,稳步提高老年人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标准,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。同时,要抓住“十四五”国家加大投入基本养老服务的机会,实现我省县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,并借鉴广东、广西的经验,将乡镇卫生院、县级医院与敬老院、村日间照料中心与村卫生室共同建设,委托市县级医疗机构托管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实现“两院融合”“两室融合”。
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养服务。”在山西两会现场,张海俊带来新的期盼。